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

烟台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

 

2024年是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的开篇之年,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8亿元,增长3.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健增长的好势头。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烟台市主动扛牢万亿级城市的使命担当,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增强“城市生长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

 

挑大梁:万亿烟台扛起万亿担当

 

“3,2,1,点火!”1月13日上午11时,由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阳近海海域点火升空。此次发射,采用一箭十星的方式将微厘空间01组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颗卫星一起“拼车”上天,火箭运载能力达到1600公斤,这是东方航天港近海点位实施的历次任务中有效载荷质量最大的一次。

 

随着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航天港已累计保障15次海上发射任务,将89颗卫星送入太空,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地位日益巩固,整体具备年总装总测50发运载火箭、50个火箭贮箱生产能力。

 

面对经济运行的诸多困难和挑战,烟台市扛起万亿级城市的担当,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力量不断积聚。

 

2024年,烟台市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1168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3个月营收突破130亿元,一个新的千亿级企业蓬勃崛起。总投资1260亿元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总投资560亿元的潍柴—比亚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万华乙烯二期实现中交,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获批。烟台机场二期转场运营,潍烟高铁通车,烟台实现了“县县通高铁”,奔腾的烟台生机无限、动力澎湃、后劲十足。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建成,万亿新征程上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更足、脚步更稳。2025年,烟台计划实施总投资1.3万亿元的351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60亿元。着力推进4个千亿级、32个百亿级、266个十亿级重大项目,持续构建“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项目建设格局。

 

近年来,烟台市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计划,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示范区。

 

推动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壮大绿色石化产业,开建裕龙5号岛,延伸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产业链,加快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二期建设,投产万华乙烯二期、汉高鲲鹏工厂。升级汽车产业,支持上汽通用东岳基地稳健发展,推动潍柴—比亚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二期建设,投产创明圆柱锂电池一期。

 

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势。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荣昌新药产业化、佰鸿干细胞等项目,启动建设综保蓝色药港,完成IVD医疗器械产业园、国药医药产业园一期主体工程。崛起航空航天产业,推进东方航天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打造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固体火箭动力总装基地,加快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推进开放地球引擎系统平台应用,争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试点任务,构建从火箭发射到卫星数据应用全链生态。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做强海上风电国际母港、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产业园。

 

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10个未来产业加速园,新增“四首”产品35项以上。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率先突破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等高成长型产业,孵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高潜力型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现代服务业方面,烟台着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突破行动,建成海上世界金融创新试验区,投用工业设计小镇智能制造产业园,做强莱阳胶东智慧物流港、福山黄渤海国际陆港、莱州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打造10个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树标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12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支持烟台到2030年全面建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方案》还附列了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政策事项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其中政策事项清单包含了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构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等8个方面47条政策事项,重点项目清单包含了高端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等13类105个重点项目。

 

岁末年初,专门出台重磅政策加码支持烟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烟台发展寄予厚望。

 

近年来,烟台市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产业、能源、城市、生活全面绿色转型。如今的烟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大志所向、大局所在、大势所趋,已是印刻在骨子里的鲜明特征。

 

烟台充分发挥富集的资源优势,构建起“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塑成烟台清洁能源突出特色:发出中国第一度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和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投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全国第一个城市级虚拟电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00万千瓦、稳居山东省首位。

 

烟台依托雄厚的现代化产业基础,设立“双碳”专项资金,拿出2000万元支持23个双碳示范引领项目,培育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布局的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东方航天港、世界级绿色石化城、中国海工装备名城、百万辆汽车产业城、国际生命科学城正在全面起势。

 

烟台聚力实施零碳供暖、绿色建设、零碳示范、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过去一年,新增零碳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1万个、乡村直流快充站实现“乡乡全覆盖”,长岛国际零碳岛入选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

 

肩负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使命,烟台将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绿色产业方面,加快园区和企业绿色循环化改造,支持企业使用绿电生产,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推动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加快起势,开工建设万华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绿色能源方面,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二期,开建招远核电一期,争取海阳核电三期、莱阳核电一期获批,辛安核电一期具备核准条件。推进半岛北2个海上风电场建设,打造莱州、牟平区域性储能中心,投产力华综合储能基地,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800万千瓦。投用三大LNG项目,打造北方最大LNG供应储运基地。绿色城市方面,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改造禁燃区内清洁取暖8600户。建设“无废城市”,新增绿色矿山16个,打造生态农场15家。绿色生活方面,开展核能、工业余热供暖和燃煤锅炉清洁替代,新增零碳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新增绿色建筑850万平方米以上。

 

烟台市发改部门将“一方案两清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实效;以“一方案两清单”为基础,统筹协调各部门,形成《任务分工落实意见》,实施清单化、责任化推进,按时序完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

 

当先锋:以改革开放澎湃发展动力

 

2024年11月13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烟台代表32个国内外岛屿城市、国际组织、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赢得广泛响应。

 

这是近年来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举办的重要倡议发布活动,也是烟台首次在海外承办高级别国际会议,开创了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先河,烟台站上了世界舞台、展现了夺目风采。

 

近年来,烟台市深化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歇,扩大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改革开放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2024年,烟台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72个,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属企业完成优化整合,4家国企入围国家“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居全省首位。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营商环境创新举措120项,构建数字联合检查平台获国务院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通报表扬。烟台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63场,引进10亿元以上或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86个,全省规模最大QFLP项目落地芝罘。

 

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社会创新力持续提升。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4家,投用北大万华联合研发中心,2个省实验室绩效评估均居全省前三。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2500家、1530家,39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万人,新入选国家级人才47人、齐鲁大工匠2人,万华化学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新的一年,烟台将强化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推出一批先行示范举措,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烟台经验。同时,树立全球视野、服务国家大局,提升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创新成为烟台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建强高水平开放平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个以上。深入开展“投资烟台”行动,争取引进过千万美元项目30个以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叫响“烟必行”品牌。聚焦“民事无忧·乐享烟台”,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24个“一件事”应用场景,国家及省定“一件事”能办率达到100%;打造高水平科创高地。实施科技创新“三个一百”行动,组建科创母基金,开展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全面推进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2个省实验室转化成果10项以上,争设先进核能技术省实验室,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以上。

 

走在前: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4年5月4日凌晨,上万人聚集在烟台市牟平区里蹦岛,伴着一首《向阳而生》,把太阳“唱”了出来。“五一”期间,数十万歌迷参与华晨宇火星演唱会,烟台接连荣登“五一假期目的地热度涨幅榜”之首、“全国旅游黑马城市TOP10”等热门旅游榜单。

 

夏日消费季、演唱会、音乐节、中国电影导演之夜、红酒海岸艺术展演、马拉松等100多场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一场场盛宴,让更多人目睹了烟台这座海滨城市的美妙风景和待客之道,成功贡献了一个个现象级文旅事件。

 

2024年,烟台不断迎来高光时刻:以第一名成绩荣获“国际花园城市”金奖,成为全国第六个命名的“奥运冠军之城”,入选海上丝绸之路年度十大影响力城市,“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深入人心。

 

2024年,烟台全面启动夹河·幸福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崆峒胜境、海上世界、朝阳所城、滨海一线等重点项目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51个,惠及群众9.7万户。潍烟铁路通车、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启动建设,荣乌高速烟蓬段扩建工程过半,山海快速路南段一期通车,新改建市政道路150条,城市发展空间和能级持续提升。

 

新的一年,烟台将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动夹河·幸福新城蝶变起势,启动“双碳”科创岛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美好生活体验中心、工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促进中心等建设,推动企业总部集聚,依托龙烟铁路珠玑站改造,规划打造全市首个TOD项目。启动15个高品质住宅建设、21个城中村改造,创建70个幸福示范小区,持续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叫响“好房子·烟台造”品牌。

 

实施总投资2409亿元的238个城建重点项目,加快更新32个重点片区,协同打造烟台山—塔山历史轴线。贯通海韵广场至里蹦岛滨海慢行系统,打造滨海一线烟大示范段,建成烟大青春海岸、共创公园,实施黄海游乐城提升改造,加快世界设计公园建设、蓬莱西海岸国际旅游岛开发,规划建设太平湾水上运动中心,改造升级第一、第二海水浴场,持续提升滨海一线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让滨海一线成为市民会客厅、游客打卡地。

 

城市交通方面,烟台将实施37个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16亿元,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推进烟台南站改扩建及动车所工程。推动潍烟高铁市域“公交化”运行。完成红旗快速路东段高架桥主体工程,德润路立交、港城西大街互通立交建成通车,新改扩建84条市政道路。

 

2025年,烟台计划举办市民文化艺术季、非遗文化生活周等文旅“七进”活动1万场,持续提升“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影响力。办好500场大中型赛事、2000场群众性体育活动,擦亮烟台马拉松等运动品牌,建设滨海运动名城。(大众日报)

 

 

 

 

 

 

2025年1月19日 16:31
收藏